每当问起张盼为何从事司法这一行业时,她总笑着说:“年少时,梦中的天平指引着我义无反顾的踏上法律的求学之路。青年时,我怀着对法律的敬畏和热爱踏入了这神圣的殿堂。”1993年10月出生的她,2018年7月,张盼通过公考进入宿城区人民法院,完成了由村官向法官助理的转变,现为该院执行局执行员。
窗口服务解民忧
张盼的第一站就是在宿城法院立案庭窗口。考入法院实现了她多年的梦想,可当实际进入法院时,她内心充满了迷茫。当向当事人多次明法释理而得不到认同和理解或因不符合立案条件不予受理遭到当事人投诉时,她也曾为此满心委屈无处诉说。可是她深知,立案窗口代表着人民法院的形象,所以张盼总是耐心细致,用心用情去接待每一个当事人,以树立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
2019年,一楼盘因逾期交房引发集体诉讼,业主涉及600多人,金额高达1000万余元,法院虽已立案,但业主仍到处信访告状,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业主时常多人相约至宿城法院立案窗口质问案件的进展情况。当时,张盼虽然仅到立案庭工作几个月,但对此临危不乱且丝毫不敢怠慢,对当事人一一耐心细致解释,安抚当事人激动情绪。为了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张盼将600多本卷宗逐一仔细翻阅,按照房屋买卖合同签订时间、版本等分类整理,并将涉案金额、房屋现状、是否有代理人等情况一一进行登记。不到两周时间,张盼掌握了这起群体纠纷的详细情况,并形成了多份案情报告。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细致,为案件最终妥善处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苦练内功强本领
随着“互联网+诉讼服务”模式的推进,张盼通过自身不断学习,以最快的速度精通了各类线上诉讼服务系统,如跨域立案、微法院立案、诉讼服务网立案等。只要是关于立案的问题,找到她肯定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但她总是谦虚地说:“立案小窗口,内有大文章,我做的还不够好,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正是因为秉承着这个理念,四年以来,张盼在立案窗口收获了极高的群众满意度。
2022年9月,张盼被调任到执行局。刚到新岗位,她踌躇满志,想在新的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当对执行涉及的众多法律条文和各种程序无比陌生时;看到自己名下近200件执行案件接近审限,因结案而苦恼;在促进双方达成和解后,因为被执行人逾期履行而为申请执行人感到气愤。不说是理想实现的大舞台吗?不说是庄严肃穆执法如山的吗?为什么尽是无休止的争执和堆积如山的卷宗?她的内心曾一度陷入深深的焦虑和惶恐,她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用心用情暖民心
因为执行,她看到过凌晨四点的满天繁星,走过曲折蜿蜒的乡间小路,遇到被执行人的冷漠或嚣张。但她看到更多的是执行前辈们为申请人据理力争、为执行四处奔波,看到申请执行人因他们的努力拿到案款时的兴奋和感谢,她深深坚信执行不只有泪水和汗水,不只有委屈和辛劳,更多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坚定和自豪,申请人执行到案款的欣慰和满足。
张盼执行的第一个案件就是一起棘手的子女探视权纠纷,申请执行人要求探视子女,而被执行人已经将孩子带到外省定居生活,这种带有人身属性的案件加之距离遥远造成了执行难的客观情况。接到这个案件后,张盼内心有些打怵,但她很快调整心态,因为她深知对于新岗位的不适应只能存续一阵子不能持续一辈子。不知道执行依据,她就找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实自己;不知道执行如何操作,她就向办理过该类案件的法官逐一请教;不知道怎么沟通,她就看执法记录仪中其他法官和当事人沟通技巧。
做了充分的准备后,张盼决定首先约谈被执行人,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消除了被执行人的对抗心理。然后对被执行人家属进行释明劝告,让其考虑到距离的客观情况,促使双方达成一个合理的和解方案。为了保证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利,张盼决定亲自出差到被执行人住所,最终促成了申请执行人探望到孩子。当看到申请执行人抱着孩子热泪盈眶一幕,她除了感动外,更加深刻认识到,原来她的工作对其当事人来说意义非凡,这不就是她的理想吗。
不管是在立案窗口还是在执行岗位,张盼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使命。她工作虽不波澜壮阔,却因坚守不显平庸,她坚信“平凡而不平庸、普通但能作为”,日常的工作大都是普通的,但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把身边的每一件事做好,就能有所作为,实现不平庸的人生。